要闻资讯>正文

教育大道 致敬高考——2024高考考情大会完美落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14     

在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型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有知识,还要具备运用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素养。从2014年到2024年,新高考改革十年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我们对高考的认知和实践。

高考,在为国选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天星教育基于26年高考研究经验隆重推出了专业解读高考考情的平台——高考考情大会,旨在给广大师生和家长朋友们提供及时、权威、专业的考情信息和备考指导,受到多方好评,全网触达1.9亿人次。

2024高考考情大会于6月10日在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成功开幕,围绕“明方向”、“话高考”、“知规划”、“析试卷”四大核心主题,共同解锁2024高考趋势,历时四天,免费向全社会公益开放,赢得了全社会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秉承教育大道,致敬高考。

2024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新高考改革正好走过十年。大会现场,天星教育副董事长、副总裁王启全分享的《教育大道 致敬高考》掀起高考思潮。他在开幕致辞中提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天星教育本着传播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用爱与科技让学习体验更美好的使命,26年来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不断探索K12学科教辅人才培养“天星范式”,保证天星教育将自身发展“小逻辑”服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以拓宽教学服务的边界。

抓教育需要“高站位”,务必登高望远、乘势而上,也需要立足育才根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2024高考考情大会还邀请到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和名师,共同探讨新高考改革这十年以及新高考相关的大热点等考情分享,在高考后第一时间为全国各地的老师、考生和家长们提供高质量的考情解读。

解锁底层逻辑,拥抱变化。

在“明方向”主题演讲环节,教育部考试中心“十四五”规划咨询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胡向东教授分享《新高考内容改革与教学启示》,深度解码新高考变化及应对指导。

胡向东教授认为高考内容改革面临四个转变:一是高考不仅要“选才”,而且要“育人”;二是实现高考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三是新高考在情景中考察核心素养;四是实现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

针对这样的变化,胡向东教授给出教学改革与备考的几点建议:一是新高考形势下,更为注重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二是注重差异化培养和差异化教学;三是全面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开展分层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四是加强教考衔接,注重关联教材,强调通性通法;五是加强生涯教育,针对学生特长设计个性化发展之路。

论新高考热点,把握大势。

在“话高考”主题沙龙环节,新题型开发组成员,考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市新课改高中数学核心组成员李传奇,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河南省基础教育思想政治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郑州市政府督学梁志杰,B站名师(英语盖老师)、《解题觉醒》英语主编盖军,B站名师(北大学长跳跳)、全网百万粉丝、《解题觉醒》物理主编赵佳俊,线上线下双名师,精研高考20年,《解题觉醒》化学主编高东辉等名校名师、教育达人共话新高考大热点。

他们分享新高考10年对个人成长带来的改变;探讨“自由选课”给学生带来的变化,对学校教育带来的挑战;给现场给学生、老师和家长指导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临如今的高考;以及如何看待00后对待高考的观点等话题,实用性十足的分享和有趣、幽默的表达方式赢得七中学子的阵阵掌声。

专业+生涯两手抓,谋篇未来。

在“知规划”主题分享环节,专业选择、职业规划专家李博士在《从未来就业新动向看专业选择》的核心内容中,围绕关于专业、大学、城市的选择;关于热门、冷门、不冷不热专业的选择;关于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思考等话题,给学生家长带来专业选择与生涯规划的干货指导;最难能可贵的是李博士还从专业和备考的关联度上、联系实实在在的例子去教大家如何正确认识选科和专业选择。

名师析试卷,把脉2025高考。

在6月11日-13日,2024高考考情大会还举办语数英“6小时云直播课”线上直播活动,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赵长河、北京市新课改高中数学核心组成员李传奇、中学英语特级教师赵震谣分别带来《语数英:新高考试卷分析&备考指导》,全面深入的对2024高考试卷进行系统分析,对2025高考给出备考建议。

总的来说,2024高考考情大会是一次及时的、专业的、实用的考情分析大会。高考是中国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风向标、牛鼻子,引领着基础教育教学方式、路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天星教育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立志做教辅界的“大先生”,为广大师生传达最有价值的高考考情信息,为中国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期待2025高考考情大会!

热图推荐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