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香牌、压花齐上阵:广东药科大学"药创文化”大学生把专业所学变身趣味课堂,与蓝钟镇小学生共绘药香非遗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18
“姐姐,肉桂为什么能止痛?”“把菊花压进滴胶,降火效果会不会更好?”7月15日,肇庆市怀集县蓝钟镇中心学校的教室里,小手如林,童声此起彼伏。广东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创文化”突击队10名大学生把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拆成“十万个为什么”,用剪纸、香牌、压花三件“小玩意儿”给120名小学生上了5堂“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的流动课堂。
“药+剪纸”:一把剪刀剪出“止痛卫士”
“肉桂像卷起来的树皮,所以能‘收’住疼痛。”实践队学生苏碧森把课本术语换成童话语言,一边示范剪纸,一边让小朋友在红色卡纸上描出“肉桂勇士”的卡通形象。六(2)班学生邓梓轩剪完最后一刀,立马把作品贴在自己的手腕上:“我奶奶关节疼,我要把‘止痛卫士’送给她!”10分钟后,教室后方拉出一条“肉桂勇士”剪纸长廊,孩子们排队打卡拍照。
“药+香牌”:一块香牌装进“六十日黄”
沉香粉、蜂蜜、模具一字排开,实践队成员佘晓纯蹲在地上与孩子们平视:“香牌里加多少蜂蜜才能又香又不粘手?我们一起做实验。”称重、搅拌、压模……孩子们第一次把课本里的“君臣佐使”配方亲手“调”出来。香牌脱模瞬间,稻穗纹样清晰浮现——那是怀集特产“六十日黄”香米的标志。“原来大米也能做香牌!”四(1)班学生李雨桐把香牌挂在书包上,“我要让香味陪我上学。”
“药+压花”:一滴滴胶封存“降火战士”
“菊花是降火战士,谁能告诉我它最擅长打败哪种‘火’?”“口腔溃疡!”“喉咙痛!”孩子们抢答声未落,实践队学生陈玫彤已经把晒干的菊花、艾叶、肉桂片分发到每一组。滴胶缓缓倒入模具,“降火战士”被永远定格在琥珀色钥匙扣里。学生黄晓琳在标签上写下:“菊花:降火第一名,送给每天泡茶的奶奶。”下课铃响,孩子们把钥匙扣高高举起,阳光下像一片“药香星空”。
“大学生把知识变成故事,孩子们把故事带回家。”蓝钟镇中心学校校长感慨,5天时间,大学生们共收集孩子提问126条,现场解答率100%,带回手工成品300余件,“小课堂”变成了“大磁场”。
“下一步,我们想把孩子们的提问整理成《小学生药食同源植物100问》,让专业所学真正在乡村生根。”突击队指导老师钟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