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智慧教育推出公益"AI通识课”,助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19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简称《指南》),强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是普及人工智能基础概念、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及伦理安全的重要途径。为响应政策号召,新东方智慧教育联合首都师范大学方海光教授团队,推出了一套公益性“AI通识课”,旨在为全国中小学校提供高品质、易落地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
课程特色与内容设计
新东方智慧教育的“AI通识课”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共包含8课时,内容涵盖人工智能的感知、原理、应用和伦理等多个方面。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对人工智能的初步认知。课程内容设计注重“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具体包括以下模块:
什么是AI: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AI的“五感”:探讨人工智能如何模拟人类的感知能力。
AI的训练与算法:解析机器学习的核心逻辑和常见算法。
人机交互与生成式AI:展示AI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AI的风险与挑战: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的伦理和社会影响。
分学段实施路径
课程遵循“小学做启蒙、初中做深化、高中做创新”的分学段实施路径,与《指南》提出的教学目标高度契合:
小学阶段:侧重兴趣培养和智能技术体验。
初中阶段:强化技术原理认知和基础应用能力。
高中阶段:注重系统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教学案例展示
以课程第三节《会学习的AI超人》为例,教学流程分为四个环节:
课程导入:通过对比人类学习与机器学习,引出机器学习的核心逻辑。
概念学习:介绍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等方法及学习步骤。
实践操作:通过“变色龙”项目,让学生动手训练和测试机器学习模型。
互动总结:通过课堂测试与问答,巩固知识重点和操作技能。
这一闭环式教学设计,实现了从知识学习到实践应用的完整转化。
新东方智慧教育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将产业前沿技术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免费向公众开放“AI通识课”及其配套资源,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公平普及。该课程不仅为学校提供了“拿来即用”的教学资源,也为未来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这套课程,新东方智慧教育致力于培养中小学生“技术认知+伦理责任+创新实践”的人工智能核心素养,为未来科技人才的成长铺就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