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资讯>正文

不只是"追光者”:光伏智能检测团队的匠心传奇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05     

在光伏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中,人工巡检效率低下、缺陷检测难题丛生的行业痛点,曾是横亘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而一支由河北工业大学多学科人才组成的团队,以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用智慧与汗水攻克重重难关,研发出“光伏系统隐患智能化检测平台”,为行业突破瓶颈点亮了前行的灯。

直面困境,在行业痛点中锚定奋斗方向

面对“人均管理规模仅8MW/人”的行业极限,以及光伏组件缺陷类型多样、检测环境复杂的现实挑战,团队没有退缩。他们深知,传统人工巡检模式已无法满足产业升级需求,唯有技术创新才能打破困局。

为了掌握第一手数据,团队成员扛着设备深入全国各地的光伏电站,从风沙弥漫的戈壁到高温酷暑的平原,足迹遍布各类复杂地形。34000余幅原始图像的采集,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奔波与坚守;11000幅典型样本的人工精细标注,凝聚着团队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这份“啃硬骨头”的决心,让他们在看似无解的难题中,找到了智能化检测的突破口。

潜心钻研,用技术突破诠释奋斗底色

技术研发的道路从非一帆风顺。为构建高质量的缺陷数据集,团队创造性地引入专家先验知识引导的AIDG技术,结合混合掩码机制与SAM分割技术,一步步攻克数据多样性不足的难题,最终生成近十万张高仿真缺陷样本,覆盖20余类缺陷类型。面对微小热点检测精度不足的瓶颈,他们反复试验、迭代算法,提出的CRGR框架将检测准确率从80.9%提升至87.5%,TNR从89.6%提升至95.7%。 两年来,15项国家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5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每一项成果都是团队奋斗的勋章,见证着他们在技术深水区里的执着探索。

协同攻坚,以团队合力彰显奋斗力量

这支涵盖人工智能、电气、控制、经管等多学科的团队,始终秉持“抱团取暖”的协作精神。指导教师与本科生拧成一股绳,在实验室里共同探讨技术方案,在电站现场一起调试设备。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等专家的指导,为团队指明方向;与英利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合作,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不断打磨技术。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从实验室样机到产业化应用,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用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直接带动企业降本增收数千万元。

如今,团队的奋斗仍在继续。“三步走”战略的蓝图已经绘就,从初期的需求调研到中期的市场拓展,再到后期的生态构建,每一步都承载着他们对光伏产业智能化的执着追求。这支敢闯敢拼、精益求精的团队,正用奋斗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创新故事,为清洁能源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热图推荐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