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雄安,"新”系老人——探寻"银发族”于城乡迁徙之旅中隐藏的不适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11
(通讯员 项舒馨 摄影 李笑涵 于琪函 王艳)
2025年7月23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字学院梧桐树实践团“铿锵玫瑰”实践队踏上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她们深入河北省雄安新区容西安置区,通过实地访谈考察、搜集资料、数据分析等方式,寻找“银发族”从“丈量田亩到辨认高楼”这场跨越城乡的迁徙中藏着多少未说出口的不适。为期四天的考察之旅,“铿锵玫瑰”实践队的各位成员不仅了解了社区老年居民在物理、社交和心理三个方面的问题,更深刻体会到了青春的责任与使命。
初抵雄安览全貌
23日下午,实践队顺利抵达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县并于当天参观全县。实践队了解到,雄安新区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农村拆迁老年人(占比近30%)正面临严峻挑战。他们普遍陷入“三重困境”,即物理环境“掉队”、社交网络“断裂”、心理适应“迷茫”。
基于此,实践队于考察之旅中更聚焦于关注雄安拆迁老人的真实困境与需求,探索如何借鉴国内外经验,推动物理环境、社会关系、心理认同等多维度的适老化支持,助力“银发新市民”更好地融入城市新生活,响应国家“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实地调研听心声
24日,实践队深入容西安置区对社区老年居民进行实地访谈,一共走访了6户老年家庭,街头访问数十人,询问他们的生活适应情况、邻里关系与心理感受,明确老年人面临的困境,并引导他们提出促进生活幸福感与融入感的建议与方案,收集访谈数据,整理访谈录音。
在访谈过程中,85岁的老人李晓华谈到了自己搬来城市后生活上发生的巨变,“从前我会出门,现在我基本哪儿也不去,也不会去串门,原来的朋友也基本没联系了。”李晓华在跟实践队谈到现在的生活时,语气十分坚决。当被问到对于城市交通是否熟悉时,她这样答道:“我和老伴不会看红绿灯,一般车子离得很远就会过去。”对于复杂的城市交通规则,李晓华表示非常难懂,也没什么人来教他们如何看红绿灯这些基本的交通工具,从前在乡下都是出门直接走,无论是买菜还是购买生活用品,店铺离房子都非常近,走几步路就可,邻里熟络,人口少,即便大路走远程也基本会骑自家的小三轮出门,不似这城市高楼私家车、电瓶车挤得水泄不通。
图为实践队成员对李晓华夫妇的访谈过程。于琪函 供图
无独有偶,搬来两年、75岁的李凤池老人也对城市交通有着同样的困扰,她表示自从搬来城市后买菜都要做公交车去三站外的市场里买。在智能机盛行的当下社会,她无奈地表示自己用不懂智能机还是在用传统的纸币进行交易,而对于家中买来的智能电视而非传统电视机,她根本弄不懂如何开机,跟别提看电视了。从前她是个爱热闹、爱串门的老太太,自从搬来安置区后,她的社交活动也逐渐减少,当被问到原因时,她这样说:“原来村子里的人都没分到一个社区,朋友不在身边,联络基本靠微信聊天。”现在的李凤池也不怎么串门,同原来的朋友们线下见面的次数也甚少。除此之外,李凤池对于物业“不让在社区里种菜”的规定、社区草坪无人打理的情况感到不满。
“朋友不在身边,有点孤单。”这是在社区公共器材上健身的张红秋老人对实践队“是否有孤独感”问题的回答。实践队发现,至少一半的受访者都谈及过“存在孤独感”这个回答,他们的生活轨迹简单却也单调,在农村时或可自己种种菜打发时间,而到了城市,这个“消遣”也一并被禁止了。与其他受访者不同的是,张红秋认为社区里现存的公共器材多为青少年娱乐器材,滑滑梯、木马摇居多,而供给老年群体使用的器材较少。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张红秋老人访谈结束合影。李笑涵 供图
访谈结束,实践队还考察了社区里硬件设施的情况,却有如张红秋老人所说的那样,很多的健身器材都挤在不起眼角落里而非有一块很大的区域。
社区工作再努力
25日下午,实践队再次踏入容西安置区对社区的工作者进行访谈与建议提要。从容西安置区第一批“银发族”迁入至今,社区工作者一直在为他们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而努力。
实践队通过访谈得知,社区为丰富老年人活动会在节日来临之际举办社区活动,一部分的老年居民会积极来参加,也有一部分会因为其他事情而缺席。知道很多老年居民都有骑三轮车的习惯,社区工作者会在社区的小停车场划出一块专门的区域来供老年居民三轮车的停放。此外,社区的绿化环境也一直在改善,有居民表示自己对小区的环境很满意,同邻居的关系相当之好,认为当下的生活满意度比较不错,丝毫不逊于原来的农村生活。
踏上归途再启程
26日,实践队的成员们对于“银发族”融入城市的真切痛点进行物理环境、社交情况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的具体梳理,整理总结几天所得,通过图片、视频、推文、实践日志等展示本次实践的成果与收获。
至此,本次考察之旅圆满结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字学院梧桐树实践团“铿锵玫瑰”实践队也将踏上归程。青春的脚步永不停歇,民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她们青春的足迹会在容西安置区这片土地上留下印记,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寻找“银发族”融入城市的真切痛点,为增进民生福祉贡献青春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容西安置区老年居民合影。王艳 供图